“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行如清風過月,動如甲介胄鏗鏘,言如輕流過隙,身如花野飄香,以文修身,以禮養(yǎng)性,以德交友,以理服人。”先秦君子留給我極為深刻的印象。
晏子使楚的過程中說過了一句話,讓人很受啟發(fā),“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其實當代并不是沒有君子,只是由于社會大眾的導向作用將其一步一步的引入到合格的社會人行列中。而合格的社會人的評價標準又是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文化土壤決定的?梢钥偨Y出君子風范消散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二是社會產品與產品需求量的比例下降,F(xiàn)在雖然是生產力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劇增的時代還是人口老齡化時代。據資料顯示先秦時期平均年齡不過40歲,而現(xiàn)在的的社會人數過多,無勞動能力者,弱勞動能力者普遍,讓社會的壓力增大,讓現(xiàn)今的中國人感到不安,以至于"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這一類的話出現(xiàn)。國人的思想觀念開始轉變,他們更多思考的實質不是如何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而是如何生存(不是生活)得更好,或者是國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改變。他們享受生活的陣地已經從精神陣地轉向物質生活。而"為忠而死,為義而亡"的思想逐漸退出人們的精神識海。君子風范之氣煙消云散,僅留下一抹煙氣在人間浮散,就好像玫瑰花種落在沙漠,連生根的土壤都沒有,又怎么能有玫瑰花呢。當培育君子的土壤湮沒人間了,那又怎么會有君子風范呢。
有趣的是我們常常會有一個另先秦仁人不解的行為,那就是我們會討論遇上摔倒老人我們要不要扶的問題;诶婧偷赖碌臎_突,我們遇上這樣的事情后會考慮一番,而對于先秦認認來說,人格理想對于他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就算是會失去自己的生命他們也會因為需尊老愛幼而扶起老人。
高二:文良臣
讀《先秦君子風范》之思
說為深刻,實則對比時人竟不見得幾人有如此“溫其如玉,詩話如雨”的君子,讓人不得不思考孔子所感嘆的“禮壞樂崩”是不是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或是說,我們當前所屬的社會是不是就像孔子所說的“禮壞樂崩”的社會。很不幸,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社會是屬于“禮壞樂崩”的社會的。昔日君臣相敬,兄弟相依,今日離經叛道,父從子令。昔日鄰里相樂,今日至死不相往來。我們不得不想到,昔日的君子風范,而今怎么沒有了呢。
一是由于時代背景的更替,社會主流人士所關注的焦點改變,以至于社會的主流關注焦點改變?梢哉f社會主流人士就是時代文化的領袖者,而先秦基本上是貴族文化時代,并且當時戰(zhàn)亂較多,統(tǒng)治者的根基不穩(wěn),于是貴族們就宣揚君臣之道。于是乎,君子喻于義,人生三不朽等等一些教條便開始流傳,進入當時的每一個大臣、百姓中,接著這種教條就變成了不用再繼續(xù)大花力氣來宣揚的文化傳統(tǒng),而這種文化傳統(tǒng)會扎根于先輩緊繞于后輩一直不會被懷疑的流傳,直到社會的生產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或者是某一時代背景已經不能容納下這些傳統(tǒng)。作為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當代中國社會,利益已經成為了人們所共同認可的共同追求的東西,而所謂的“君子之風”不要也罷。甚至是有很多時候“君子之風”是與利益的獲取相沖突的。然后順理成章的商業(yè)人士便取代了君子(這里的取代是指狹義的取代,即主流取代)
三是強權統(tǒng)治者放棄了依靠弘揚君子之風來鞏固統(tǒng)治的方式,從而留下了傳承斷層。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國家的軍隊力量越發(fā)的強大,這讓那些集權統(tǒng)治者有足夠的力量來憑武力來使人民臣服。當然在這個時候人們也會逐漸對“君臣之禮”產生懷疑。到后來人的思想也開始逐步的解放,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君子之風漸漸的被卷入歷史的漩渦然后消沉。就這樣君子之風對人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弱,自然而然的當利益與君子之風相互沖突的時候人們就會選擇思想底蘊更為深厚的利益,也就是放棄君子之行。
時代的變遷必然會導致人們人們思想的解放,進而人們就會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有的時候這種反思進程會一直順利進行下去(不受社會主流人士的非法干擾),而有時候這種反思會被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打斷或者是干擾(社會主流人士進行出于私利或者是公益而宣揚某些思想)。而君子之風也就是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磕磕絆絆失去了他的生長土壤,包括他的一些優(yōu)秀的方面,也包括他的一些腐朽的方面都失去了存活的機會,這對于我們是不利的,但是我們可以看見,我們正在努力促進時代進一步變遷從而找回適合其優(yōu)秀成分的生長的土壤。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649897.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