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天高氣爽,落葉凋零,一曲<秋日私語>更讓人心曠神怡,遐想無限……
古時,大部分詩詞都以秋為荒涼、蕭索、愁緒的載體,的確“昨夜西風凋碧樹”是很實在的東西。
散曲名家馬志遠的《天凈沙。秋思》但是借一組秋日的景象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來寄托“斷腸”的自己“在天涯”的愁思。思鄉(xiāng)之情與秋日昏暗凄涼的達到某種契合,只可意會。落榜書長張謎的一首《楓橋夜泊》使他名留千古,在詩中他同樣寄愁緒于秋景,“月落烏啼霜滿天”,“寒霜”與“烏啼”恰恰能反映出詩人惆悵之情。除了秋以處的任何季節(jié)的景色,無論描寫者如何妙筆生花,也不會比秋更有韻味,不會比秋景更淒涼。
但是,秋于古人關(guān)不完全是愁的代表,秋也有色彩明麗的一面。
一首<山行>,人們吟誦至今,盡管路“遠”山“寒”,而那“人家”又在“白云深處”,便作者“坐愛楓林晚”因而感到“霜葉紅于二月花”。深秋的楓葉足以與初春的鮮花相媲美,著名詩人王維的不朽之作<山居秋暝>,描繪的是基調(diào)明亮的山水月色之美,作者高潔的情趣與心中那理想的生活,明顯易見。秋也有生機,也有活力,只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
而今人吸取了先人的思想文化,也喜歡用秋來抒懷。
樊發(fā)稼稱贊為“以寫朗誦詩著稱并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尹世霖也有自己的<秋>。開始寫景,清風如水,月光如雪,睛空如鏡,山岳如鐵,這景色背后是收獲后的喜悅,更是辛勤勞動――所以人們忘不了培養(yǎng)自己的老師,“就像參天大樹,忘不了地下那細細的根須,就像浩浩江河,銘記著源頭那小小的洞穴”,于是“在漾著秋韻的日子里,中國有了教師節(jié)”。詩中以秋的碩果累累來比喻教師辛勞的成果,對老師的歌頌充溢在字里行間。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又賦予秋一縷豪邁,一絲蒼桑。
哦,是秋引起人們的思緒,還是人賦予秋各種情感?不必深究,或許二者兼而有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喜悲,無論古今,作者都以他們真切的情感化為可以感染一切的清風,穿越時空,吹動了我們心中的風鈴,而且鈴超聲將永遠持續(xù)下去,經(jīng)久不絕,一代一代傳下去,傳下去……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yōu)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作文網(wǎng)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guān)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服務(wù)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649897.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