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且向高處行》。
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難以總是高高在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處在低處。這里所說的低處,可以說是身份、地位、能力、水平或是思想境界,而對于在座的各位同學,因為年齡、見識和視野的原因,我們?nèi)缃竦牡吞,主要是學問的低處。身處低處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要有向高處行的打算和努力。
要向高處行,我們要直面低處,要承認自己身處低處的現(xiàn)狀,不以低處為恥。很多時候,我們害怕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低處的事實,因為虛榮和怯懦,總是假裝自己身處高處,這是一種護短的行為,是不利于自身不斷成長的。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睂Υ欢膯栴},正確的態(tài)度,不是不懂裝懂,而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所謂知恥而后勇。
要向高處行,我們要選擇努力的人生態(tài)度。司馬光小時候和兄弟們一起讀書,擔心自己的記問不如別人,當別人讀完以后去玩耍休息的時候,他仍然獨自用功,像孔子一樣韋編三絕,像董仲舒一樣目不窺園。所謂“用力多者收功遠”,司馬光終于成為了一代碩儒,光耀史冊。司馬光當然是很聰明的,但他仍如此努力,更何況你我當中大部分人本來就是普通人。努力到無能為力,是我們向高處行應有的態(tài)度。
要向高處行,要有高遠的目標。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種境界是說我們要樹立目標,站在高樓上,才能看得遠,才能樹立高遠的目標;第二重境界則是上下求索、不折不撓地追求目標的過程;第三種境界是經(jīng)過重重磨難,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目標,迎來了人生的高峰體驗。如果本來就把目標定在低處,就不會有后來求索的過程,更不會有到達的可能。
低處有低處的舒適和安逸,但是,高處有高處的雄偉和開闊。向高處行,其實就是一種攀登的人生姿態(tài)。選擇了攀登,選擇了高處,那么,不管腳下這一步,是一大步還是小步,終究都在超越原先的高度,離山頂更近,離天空更近。
胡適說,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自有一寸的歡喜。同學們,在求學的路上,讓我們且向高處行,終有一天,我們會到達頂峰,感受風從山頂穿過的美妙,一覽眾山小。
即使我們到不了頂峰,又有什么關系呢?攀登,向上,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謝謝大家!
中學生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yōu)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wǎng)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服務協(xié)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649897.com . All Rights Reserved